Loading...
(藺子記事)助力地方社區發展與樂齡學習

2019年苑裡鎮新復里的里長邀請藺子為當地藺草編織班規畫樂齡課程,訴求為「開心編織」,鼓勵當地長輩在星期五的上午能至活動中心共同學習,彼此能交流互動,不為成長或金錢,僅僅是希望透過每周聚會的點名,能夠掌握每位參與其中的阿姨及阿嬤們都身體健康有元氣。

 

 

學習、實現到變現「公基金」

 

2019下半年,編織班順利運轉且開始累積一定量的作品,然而,因社區缺乏向外的銷售通路,導致作品開始堆積,進而打擊了成員們的積極性,「這做好是欸當衝啥?」,成為阿嬤們的疑問,因此我們開始思考合作模式的轉變。


於是藺子開始對社區下訂單,社區的阿嬤們學習製作的是藺子有需求的產品,因此不怕堆積,而是能夠確實的變現,這筆收入並非大家各自領回,而是作為社區的公基金,用於社區福利以及旅遊基金。社區的阿嬤們編織藺草,而阿公們則負責種藺草給其使用,互助合作讓社區一起為彼此的福利動起來!

 

 

 

阿嬤們的挑戰「技藝分群」

 

2021年,社區編織班的學員共有十六位,阿姨阿嬤們的技藝也日見精進,在過去社區接藺子的訂單時,是整個編織班學員編織一樣的作品,但兩年下來,我們知道有些阿姨阿嬤們的編織能力不止於此。因此,2021的課程目標就設定為:「課程結束後,藺子能夠依據藝師們的能力進行最恰當的訂單分配。」 


考量社區編織班是以團隊模式運作,且里長的目標是希望大家都能開心編織,所以最後決定以「技藝分群」而非「分級」為目標,課程的目的是讓有意願承接藺子訂單的成員們有更多元的選擇,保持聚會的樂趣,且實現有目標的學習,進而提升參與者的成就感。

 

► 當年那位曾說著藺草是她童年陰影的藺編講師蘇姵純阿姨(右),現在覺得藺草是她快樂生活的動力之一。

 

2021年初,農曆年前因為疫情的關係,我們無法為一直支持我們的工藝師們準備尾牙,因此改為準備禮物親自送上門,準備給新復社區的便是阿姨阿嬤親自編織的片材加工而成的側背包。對長輩們來說,極少數的人有使用過自己的作品,因為早期學藺編就是為了賣錢貼補家用,因此編好的東西幾乎不會留在身邊,我們一直覺得好可惜,這麼棒的東西也應該在她們的生活中被使用才對,所以這個小驚喜就這樣被落實了,送禮當天成員們既害羞又興奮地領了禮物。 


「社區旅遊時每個人都要背著、生活中要背著、買菜也要背著⋯⋯。」阿姨、阿嬤們紛紛說道

 

► 新復社區編織班編的片材,經過裁剪車縫後,變身成了隨身側背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