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ing...

 

苑裡藺草製品的起源可以回溯到西元1727年(雍正5年),居住現今苑裡、大甲一帶的平埔族道卡斯人,習慣將野生的藺草曬乾,編織成容器和草蓆,相對於當時其他地方住民的陶罐與泥土地板,藺草編織的生活器物確實方便許多,引起移民漢人的重視,並開始主動栽種藺草。由於草蓆受到漢化家庭的歡迎,在清道光、咸豐年間開始出現全職的藺編婦女,編織技法也在這時期開始轉為豐富。

 

藺草帽的由來有很多說法,其中一說是,在日本治台的第三年(西元1897年),有位洪鴦女士收到日本總督府之託,嘗試將藺草編織成西方呢帽的造型,是台灣第一個將藺草編製成帽子的師傅,洪鴦女士也成為日治時期最受當局推崇的台灣婦女。正逢日本明治維新晚期,積極西化的過程中,藺草帽大受歡迎。當時的苑裡,有九成以上的女性都在自家從事藺草編織,由母親帶女兒,婆婆帶媳婦,家家戶戶門口都在編織藺草,是苑裡最繁榮的時期。

 

藺子對外是一個年輕品牌,傳承古老工藝;對內則期許自己是苑裡的藺草文化平台,讓還會編織的阿姨、阿嬤們找回雙手的記憶,喚回美好年代。

 

 

    目前尚無資料..